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布的《醫院智慧管理分級評估標準體系(試行)》是落實《關于進一步完善預約診療制度加強智慧醫院建設的通知》有關要求,指導醫療機構科學、規范開展智慧醫院建設,提升醫院管理精細化、智能化水平。《標準體系》明確為參照執行,即非強制性標準,而且如何建設智慧管理在文件中并未詳細提及,給醫院管理者創新和探索留下空間。
首先建立分級評估標準體系的目的是明確醫院智慧管理各級別實現的功能,為醫院加強智慧管理相關工作提供參照。指導各地、各醫院評估醫院智慧管理建設發展現狀,建立醫院智慧管理持續改進體系。完善“三位一體”智慧醫院建設的頂層設計,使之成為提升醫院現代化管理水平的有效工具。
《標準體系》明確,評估對象為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開展管理的醫院。該標準僅針對醫院管理的核心內容,從智慧管理的功能和效果兩方面進行評估,評估結果分為0級至5級,為地方及醫院推進智慧醫院建設提供參照。0級是指無醫院管理信息系統;
1級是指開始運用信息化手段開展醫院管理,但不具備數據交換共享功能;2級是指初步建立具備數據共享功能的醫院管理信息系統;
5級是指初步建立醫院智慧管理信息系統,實現高級業務聯動與管理決策支持功能,各管理部門能夠利用院內運營管理等系統,完成業務處理、數據核對、流程管理等醫院精細化管理工作等。
我們認為這6個級別,可以分為兩個檔次。0級不參與分檔,因為《標準體系》中明確了0級的標準是不采用信息化系統,比如采用手工方式收集門急診、住院有關數據,手工繪制醫療、護理質量管理報表。目前來看,醫院普遍都有HIS和EMR系統,只是系統應用程度不同而已,所以暫不討論0級情況。第一檔是1-4級,基本在討論業務數據集成和信息共享問題,我們概括為信息化。第二檔是5級,基本在討論通過集成的數據進行分析、預測和決策,我們概括為智能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互相制約、相互促進。信息化包括了數據集成和信息共享。智能化包括分析、預測、決策等功能。一個錯誤認識是實現信息化,可以提高管理水平,實現智能化。比如,每家醫院都會對床位使用情況進行分析,一般會選擇床位使用率和平均住院日指標兩個指標。哪個為主,哪個次要,指標的方向等都要根據實際情況。
很多醫院認為資源一定要用足,再考慮是否用到高效,所以建議只考核床位使用率,達標后再考核平均住院日。其實資源是要先用好,再考慮是否用足,床位使用率一般來說只能用作監測,而不用來考核,甚至分配的??梢?,如果指標選擇不好,智能化可能是南轅北轍。
實現智慧管理第一步是管理信息化,但是管理信息化不是信息部門的事情,而是各個職能部門,或者是運營部門的事情。提需求部門負責項目申請及框架設計,信息管理部門是技術服務提供商,負責項目構想和技術實施之間的溝通,以及商務運作,而很多醫院則由信息管理部門負責項目構想。這就是為什么很多醫院的信息系統基礎建設速度很快,但數據集成和信息共享實現程度很差的原因。總體上,我們認為提高管理人員的專業能力是根本解決途徑,在此之前,組織框架改進也是必須的。首先提高管理人員的專業能力,要求管理人員熟悉管理學的基礎知識、掌握管理基本工具、了解管理最新前沿。其次要組建一個擔負綜合性職能的運營管理部,負責全院運營數據的綜合管理,包括運營基礎數據的搜集、分析、預測以及決策。最后,我們提醒一下,信息化不解決智慧管理問題,而是管理思想和水平的體現,并幫助實現智慧管理。建議醫院要先從管理水平上著手,根據醫院自身實際需求和管理水平建設信息化系統。